来源:火狐体育官网登陆 发布时间:2025-03-25 03:10:29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电力、通讯、建筑、家电等绝大部分行业都以有色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色金属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
建国60多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兴建了一大批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和加工公司,组建了地质、设计、勘察、施工等建筑设计企业和科研、教育、环保、信息等事业单位,以及物资供销和进出口贸易单位。形成了一个布局是合理的、体系比较完整的行业。
2024年,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6454万吨,同比增长5.4%,增速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铜产量1049万吨,增长7.4%,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电解铝产量3850万吨,增长4.8%,回落0.1个百分点;铅产量737万吨,增长11.2%,提高1.8个百分点;锌产量656万吨,增长1.7%,回落1个百分点。氧化铝产量7748万吨,增长5%,提高4.7个百分点。2024年1-12月,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6774.3万吨,同比增长4.3%。其中,精炼铜、原铝、铅、锌产量分别为1106.3万吨、4021.4万吨、781.1万吨、680.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5%、4.5%、4.0%、1.6%。
2024年12月,工业与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自然资源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到2024年,原材料工业保障和引领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能力显著地增强,初步形成更高质量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其中,还提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碳排放总量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8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全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鼓励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原生与再生、冶炼与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2024年9月,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有色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24年,基本形成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累计研制40项以上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基本覆盖智能工厂全部细致划分领域,满足有色金属企业数字化生产、数据交互和智能化建设的基本需求,实现关键技术标准在行业示范应用。2024年11月15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体系、用能结构明显优化,低碳工艺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逐步降低,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十五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用能结构大幅改善,电解铝使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比例达到30%以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确保2024年前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
中国在21世纪的前20年,仍将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制造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将会带动国民经济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因此,作为工业基础的有色金属行业对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相比来说较高的增长率就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有色金属行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有色金属市场有望逐步回暖。
共研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深度调查与行业前景预测报告》共二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有色金属的定义、分类、行业特性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的现状,并对中国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财务情况进行了详实全面地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铜、铝、铅锌、钛、黄金、镍、钨、锡、稀土金属、白银、钼、镓、锑的开发利用情况。随后,报告对有色金属行业做了产品产量数据分析、进出口贸易分析、区域发展分析、重点公司运营情况分析、产业政策环境分析。最后分析了有色金属行业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大多数来源于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共研网、共研网市场调研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有色金属行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有色金属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22.2.5 2025-2031年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出售的收益预测
22.2.6 2025-2031年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总利润预测
火狐体育官网登陆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火狐体育平台注册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www.laserarlingt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直播潞安APP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