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耒阳发展林业经济护了生态鼓了口袋
时间: 2024-08-09 19:34:39 | 作者: 粗粉加工设备
产品特点
央广网衡阳11月9日消息 在大义镇尧银村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郁郁葱葱,一颗颗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微风拂过,果香弥漫整个山坡;在仁义镇王屋村的林间,孕育了2年之久的青花椒迎来了第一次挂果,颗粒饱满的“绿精灵”散发出扑鼻椒香;在马水镇山田村的竹业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忙着打包竹筷、竹签,发往印度、黑龙江等地……初冬时节,一幅幅林业产业“惠民图”在湖南耒阳大地徐徐铺开。
近年来,耒阳市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依托221.9万亩林地生态资源优势,以油茶种植、林下经济、竹木加工、农旅融合等为抓手,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增绿、增收共赢,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动画卷。2023年全市林业总产值有望达80亿元。
10月28日,在耒阳市励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励群农业)的油茶基地,一排排油茶树织成一条条绿色地毯,裹着地势自然起伏。近看,工人们正忙着给油茶树松土除草、追施有机肥。
“我们把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今天的‘油窝窝’,就是想带活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群众、闯出一片市场。”山坡上,励群农业负责人蒋炳威正例行“巡山”,察看油茶树长势,“看着这漫山的油茶树,打心眼里高兴,这是我的致富林啊!今年我还要多种一点油茶树。”
励群农业成立于2008年。15年来,公司在大义镇兴城村、尧银村流转荒山建成了6000余亩高产油茶林,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民改造并种植新品种高产量油茶林,年产量达600万斤,年产值达3000万元。2020年,公司建成榨油坊并对其进行提质改造,成功注册“湘励群”油茶商标。目前,榨油坊拥有现代化加工设施机械液压机2套,日加工生产茶油可达500公斤。
“以前村里到处是荒山,杂草丛生,时有火灾发生,现在造了油茶树,到处郁郁葱葱!”村民邓名兵,如今在蒋炳威的公司负责油茶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他介绍道,今年公司打造1000多亩高标准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能降低干旱风险,确保稳产高产,彻底告别“靠天呷油”的历史。
同一时间,在神农国油油脂加工厂,工人们正将茶果分拣、炼油,金灿灿的茶油不断从管道中流出。公司负责人陈洁贞介绍,作为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已建成年生产规模10000吨透明式有机工厂,年收入可达3亿元。
神农国油公司成立十多年来,致力于茶油综合精深加工和产品研制,并利用互联网电商、直营体验门店等多种形式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经营渠道。现公司在耒阳建有油茶基地8.06万亩,年产茶油1万吨,已开发出清香纯茶油、原香纯茶油以及茶油佐餐食品、茶油洗护等27个单品,获得219项国家发明专利,油茶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作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近年来,耒阳油茶早已告别“摘茶籽、卖茶油”的原始发展阶段,走向了“三产融合、蝶变升级”的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由规模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加的新跨越。
为高质量培育油茶产业,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建议》《耒阳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整合林业发展资金、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等专项资金,连续三年设立“两油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免费提供苗木、新造林和油茶低改以及良种推广,按照“更新改造和品种改良每亩补助1000元,抚育改造每亩补助500元”等标准据实保障到位,四年来共计投入种植资金2.9216亿元;投入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5169万元,全力推动“神农国油”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做大做强,支持油茶加工公司、加工作坊提质改造;从2022起,市本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2000万元油茶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支持推进油茶产业建设。
在政策引领下,耒阳掀起了一波油茶种植热潮。截至目前,全市油茶种植培养面积达123万亩,年产茶油2.18万吨,年产值达到63亿元。
耒阳市林业局局长谷文华介绍,通过三产融合发展,耒阳油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2023—2025年,全市将完成新增油茶种植8.8万亩、改造低产林 17.6万亩,到2025年全市油茶种植培养面积达到131.8万亩。
10月29日,在耒阳市仁义镇王屋村的椒隆农业种植基地,青翠欲滴的青花椒挂满枝头。一阵微风拂过,椒香扑面而来。即便是初次挂果,基地的青花椒也是皮厚新嫩、色泽碧绿、颗粒硕大、清香扑鼻、经久不衰,不禁让人垂涎欲滴。
“20多年前,王屋村并不是这个模样,当时村里炸山开锰矿,大大小小的锰矿厂不计其数,王屋村也由此迅速成为周边的富裕村,可这也产生了突出的环境问题。”眼见青花椒打响“第一枪”,王屋村党总支书记王苏云感慨地说,明年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有信心真正的完成荒山变金山。
原来,早在2012年,随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推进,为切实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面对山上随处可见的锰矿开采留下来的大洞小洞和浑浊溪流,王屋村下狠心相继关停所有锰矿厂。
2020年,耒阳市通过招商引进椒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5000亩荒山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花椒,将一颗颗青果果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与重庆相比,耒阳日照时间1500—1700小时,3—5月雨量充沛,加上耒阳市独特的环境条件,更为适合花椒种植”。目前,公司已种植2000余亩,年产量达350万斤。每年为王屋村村民增加收益400万元。通过村民入股分红,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填补了王屋村村级集体经济的空白。
350万斤的花椒去往何处?这可能是每一个关注林业发展的人都迫切想搞清楚的问题。
“为全力打造花椒‘全产业链模式’,公司将在明年6月前,建成占地100亩的花椒优质种苗繁育中心,重点选育耒阳特色花椒新品种,预计年产优质种苗达1000万株;规划建设7.34万平方米的产品加工生产车间和冷链仓库,涉及花椒油、花椒酱等产品;建设1000平方米的耒椒展览馆,举办花椒采摘体验节等活动,以此来推广‘耒椒’品牌。”站在规划图前,椒隆农业负责人刘佳信心满满地说,该项目的建成,将昔日荒山转变为绿水青山,直接经济年产值可达5000万,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近千人,并带动和辐射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村民种植花椒致富。
林药、林菌、林果、林禽……随着时下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绿色、有机、环保、安全的林下产品正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强大的市场需求为林下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经过多年努力,耒阳已基本建立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体系。如:余庆街道南桥村村民在林间间种黄花菜,栗子村农民在林间间种花生、西瓜等;小水镇、水东江街道、东湖圩镇村民在林下种植药材达400亩,玉竹园生态农业公司在蔡伦竹海1000亩竹林间种植竹荪。全市林下养鸡每年达200万余只,形成了生态循环养殖链;导子镇充分的利用高海拔山地优势,发动农户养殖黄牛,每头黄牛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
从一组组数据看来,林下经济已成为耒阳市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该市共有近10万农户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70万亩,年产值5亿元。
从耒阳市区出发,驱车约40多分钟,就来到位于马水镇山田村的湖南立德竹业有限公司。
在立德竹业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赶制月初本地市场制定的20000单的竹制品订单。经过锯断、选筒、破竹、分类、拉丝、精刨、分片、烘干等程序,楠竹变成了竹签、竹筷、香签等不一样的竹制品。
“今年楠竹的行情很好,订单供不应求。”公司负责人兰奇兵表示。2019年,和朋友筹资上亿元建起楠竹加工厂,形成了集生产、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让当地丰富的楠竹有了出路,也让当地富余劳动力有了门路。目前,仅山田村的厂子就有16条竹木加工生产线吨、棉签540吨、竹粉19000吨,综合年产值达4000万元左右。厂内已吸纳1000余名村民就业,带动村民增收30000元以上。
加工厂工人贺文生开心地说道:“我家里竹山有20亩,每年挖笋卖竹4万元,在厂里做事有4万块,我很满意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了。”
楠竹是耒阳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楠竹产业也是林业项目中最具生命力的产业之一。俗话说,“靠山吃山”,因地制宜利用楠竹资源,是耒阳老百姓实现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为利用好这一资源,耒阳市委市政府依托蔡伦竹海连片16万亩竹林资源的优势,先后投入资金4.5亿元,建成以竹风光、竹文化为主要看点的国家4A级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目前,又与蔡伦纪念园打捆申创“蔡伦故里”5A级旅游风景区。蔡伦竹海,连绵碧绿,美不胜收,游客争相在山林绿道前拍照留念。作为衡阳生态绿心的核心区域,2023年1-9月,共接待游客33.73万人次,同比增长22.4%;实现旅游收入超过477.94万元,同比增长36.15%,逐步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2021年,引进中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耒阳投资建设集装箱竹板生产制造及科研、楠竹深加工等综合基地,一期项目于2021年10月投产,当年产值达两千多万元。目前,二期项目正在筹建中,预计企业年产值将达3个亿。
近年来,耒阳市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积极探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发展路径,着力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培育、引进、壮大竹木加工产业,深化竹木加工产业链建设,打造原材料本地采收、原材料销售、加工生产销售的多环节创收产业链,竹产业已成为该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耒阳遍布的楠竹全株是宝,从竹叶到竹根都可通过,竹废料亦可用作碳原料。依托楠竹等优势资源全力发展绿色产业,2023年前三季度楠竹产值达6.85亿元,增长率为23%。”谷文华介绍。目前,该市共有楠竹林面积31万多亩,立竹5500万株,年产竹材30万吨,年产竹笋可达5.58万吨,年加工竹笋0.8万吨。竹产品加工公司达30家,主要加工产品有竹丝、竹片、竹帘、集装箱底板、竹筷子、竹签等,半成品主要销往江浙、福建、河北一带。
竹,在耒阳,不仅是一方风景名胜,更日益发展成一个朝阳产业。(记者张志诚 实习生梁书 通讯员邓正华 许珂)
工程案例
相关设备